123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期刊查询 - 自然科学
 发表日期:2025年09月28日 编辑:陈维君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
不同提取方法对绿豆淀粉性质的影响

丹,王越瑶,魏云潇,余作龙,付长春,韩

(浙江树人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,浙江 杭州 310015)

        摘要:以我国广泛种植的绿豆为研究对象,采用水磨法、碱法、超声辅助法和酶法提取绿豆淀粉,研究淀粉的化学组成、颗粒形态、结晶特性、透光率、溶解度、凝沉性、热特性,对比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.结果表明,水磨法提取效率最低(29.59%),总淀粉含量亦最低(75.08%);碱法直链淀粉含量适中(33.02%),但透光率(4.88%)和凝沉性(24 h70.2%)最差,糊化性能较好;超声辅助法直链淀粉含量最低(27.94%),而透光率(6.15%)和溶解度(90℃20.52%)最高,同时易发生凝沉;酶法具有最优的提取性能,淀粉提取率(40.00%)、总淀粉(85.24%)及直链淀粉含量(37.81%)均为最高,因其淀粉分子排列更为有序(DD值为2.80DO值为1.15),溶解度较低(90℃15.17%),且糊化温度较高.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四种淀粉均呈典型淀粉样多糖特征,颗粒形态以椭圆形、肾形和圆形为主.XRD分析表明其均属C型晶体结构,相对结晶度为25.44%~28.74%.

        关键词:绿豆淀粉;提取方法;结构特征;理化特性

        中图分类号:TS235.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文献标志码:A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文章编号:2097-6070202502-0038-08




相关专题:

相关信息:
 没有相关信息

相关评论:

  • 附件【6.pdf】已下载

      打印本页
 

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学报
 中国 浙江 杭州市树人街8号 邮编:310015 电话:0571-88297179
浙ICP备:05015558号-5